欢迎访问智慧农业工程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用活新兴媒体,讲好红色故事|江心屿忆往昔光辉历程,循先烈足迹溯源

初审:智慧农业工程学院团总支    复审: 周伟玲   终审:马格荔   发布时间: 2024-07-08

20E7C

时光壮阔落笔,岁月浩荡成歌。为充分利用驻地红色教育资源优势,丰富红色故事教育形式,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7月8日,浙里红色“信”声暑期实践队踏上了前往江心屿的寻根之旅,对革命先烈生前事迹进行溯源,瞻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步入庄严的展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漫步于历史的遗迹之间。在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土铳,其表面虽已褪去昔日战场上的熠熠光泽,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那份坚韧与不屈;朴刀,刃口或许已不复往日的锋利,但那份曾经划破黑暗、捍卫正义的力量,依旧让人心生敬畏;红巾,虽不再鲜艳如初,但它所代表的信念与热血,如同永不褪色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每个人的心间。那些革命先辈用血肉筑起的安逸,警醒着我们那些沉痛的过往不应被遗忘。

BA0AB

浙里红色“信”声暑期实践队以独特的创意视角,为革命文物赋予了生命与情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探索之旅。他们巧妙地将红色文物拟人化,通过实践队成员徐碧瑄同学与这些“活化”的文物之间的对话,让革命历史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现在众人面前,深刻挖掘并传达了革命先烈对解放事业矢志不渝的忠诚与热血。

B9DB2

在这次创意拍摄中,电报耳机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神秘媒介。它不仅是一件静默的通讯工具,更成为了那段峥嵘岁月中地下情报战英勇党员们的无声见证者。实践队设计了以电报耳机为主角的场景,实践队徐鑫楠同学化身为电报耳机的“灵魂”,穿越时空的界限,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了解放时期紧张激烈的地下情报工作中。随着“电报”的滴滴声响起,一幕幕历史场景在镜头前缓缓展开。

CA20A

拍摄现场,参演同学经历了卡顿、情感不到位等多种困难,但是在指导老师袁雪的指导下,他们调整状态、带入情景,克服了种种困难,将短片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拍摄结束后,徐碧瑄同学说到:“这次拍摄我与文物的对话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没想到对话的戏这么难,但从中我也汲取了很多宝贵的演绎经验,更重要的是也深刻了解了那段历史,体会到解放胜利的喜悦。”

徐鑫楠同学也感触到:“作为电报耳机的扮演者我很荣幸,但对我来说也是不易的,这不仅仅是对演技的考验,更是对历史文化理解深度的要求,如何精准地把握角色定位,通过细微的动作和表情传递出电报耳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独特意义对我来说都是挑战。”

1B077

1B3AC

负责拍摄的李可新和阮嘉栋同学用新颖多样的拍摄手法巧妙地展现了故事或场景的丰富层次与独特魅力。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拍摄框架,而是大胆尝试多角度、多视角的切换,利用光影的巧妙布局、色彩的鲜明对比以及镜头语言的灵活运用,展现青年与文物间的对话的场景。

2200C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做到形式新、主题新,不拘一格且充满了对革命事业的热忱,体现了独具特色、突出新媒体特征、富有时代气息的宣传特点,不仅是红色文化宣传载体的创新,更唱响了新时代的好声音。实践队成员们也深刻体悟到了革命先烈们对解放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牺牲精神,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决心与信念。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以青春之名,书写新时代的红色篇章。

Copyright  ©  2016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 智慧农业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9056233号